2024年,令人惊讶的消息传来——宾夕法尼亚大学决定为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士学位。此举源自该校的一场展览,展出了23名曾在宾大求学并回国后成为中国建筑领域的先驱者。令人意外的是,林徽因是唯一一位女性,且唯一未获得学位的人。经过仔细查阅她的学习记录,校方发现,林徽因几乎选修了所有建筑课程,成绩也与班上的男生不相上下。唯一未能获得学位的原因竟只是因为她是女性。对此,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·斯坦纳提出了追授她学位的提案,最终获得全票通过。我受家人托付,于2023年春前往美国领取了这一迟来的学位证书。
这个举措不仅是对外婆的补偿,更是对她坚持理想、不懈追求的深深敬意。林徽因与梁思成并肩作为建筑学的领航者,然而,正如院长所言:“每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女人”,今天,林徽因终于可以站在梁思成的身旁,独立接受这一殊荣。站在领奖台上,我深知外婆若是能在场,一定会展现她那灿烂的笑容。
然而,外婆的传奇并非仅在于她的学术成就,更在于她的精神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。作为一位建筑学先驱,林徽因不仅独立探求知识,还亲自参与大量实地考察,为中国古建筑学奠定了基础。尽管她的贡献未能立即获得广泛认可,但她始终以热情和专注投身工作,犹如她与挚友、晚辈们分享智慧与经验,热心为他人铺路。
展开剩余43%我对于外婆的理解,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深刻。她不仅是纤柔美丽的外表下藏着钢铁般坚毅的内心,还是融合了西方艺术情结与中华文化底蕴的奇女子。她曾提出“建筑意”的概念,认为建筑像诗和画一样,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。在她的学术写作中,外婆总能打破传统束缚,用文学语言生动地呈现建筑的深层美感。
尽管林徽因的成就早已超越了时代对女性的限制,但她的工作生涯仍然充满着对美与真理的追求。从纪录片到口述回忆录,再到《山河岁月:回望林徽因》的创作,每一次走近她的足迹,都让我更加感受到外婆在生活与学术上的伟大与细腻。她不仅在学术领域无愧为先驱,也是一位用心良苦、无私奉献的母亲与妻子。
外婆无数次在我心中复活,特别是当我看到她为母亲和舅舅的建筑成果添砖加瓦时,我也能感受到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头。即便是在艰难时刻,她依旧坚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在与她同样走过岁月的母亲眼中,外婆是她一生最特殊的朋友与导师。
如今,每当我翻开那些旧照片,看到外婆生前的细心点滴,我不仅为她的学术成就而感到自豪,更为她那份无怨无悔、充满爱的精神所动容。这些无形的遗产,如同在我心中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,成为了我和家人共同的宝贵财富。
发布于:山东省